三峡特色中药科普系列之濒危药用物种——金钗石斛
作者:三峡中医药文化 时间:2025-01-07 点击数:
植物特征
多年生草本。茎丛生,上部稍扁而稍弯曲上升,高10~60厘米,粗达1.3厘米,具槽纹,节略粗,基部收窄。叶近革质,长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6~12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2圆裂,花期有叶或无叶。总状花序有花1~4朵;花大,下垂,直径达8厘米,花被片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色;唇瓣倒卵状矩圆形,长4~4.5厘米,宽3~3.5厘米,先端圆形,唇盘上面具一紫斑;花药2室,花粉块4枚。蒴果。花期4~6月。
生长环境
生长于500~1700米的林中树上和岩石上。金钗石斛喜温暖、阴凉、湿润的环境,常生长于有腐殖质聚集的岩石或树干上。生长期年均气温18℃~21℃,一月份平均气温在8℃以上,无霜250~300天;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,生长处的空气相对湿度以80%以上为宜。
资源状况
金钗石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、四川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中国台湾等省区,以秦巴山区的四川万源,湖北的神农架、武当山,陕西的镇安、宁强、镇坪等地产量较多,质量最好。此外,印度、锡金、不丹、尼泊尔、越南、老挝、缅甸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。三峡地区主要分布于巴东、宜昌、兴山等地。因过度的开发利用、生境的破坏及自身生长缓慢等原因,石斛野生资源濒于绝灭。分布较广,但采挖严重,野生资源日益枯竭。
保护措施
《中国植物红皮书》第二批公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,建议纳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。建立资源保护区,大力开展人工栽培,减少对野生资源的开采。
开发利用
(1)药用价值:茎做“石斛”入药。具有养胃生津、滋阴清热、润肺益肾、明目强腰等功效,用于治疗热病伤津、口干烦渴、病后虚热、舌光少苔、食少干呕、目暗不明等症。
(2)观赏价值:金钗石斛因其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——金钗而得名,其花色艳丽,花姿优美,清香宜人,观赏价值高,已被引种到世界各地作盆栽花卉而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。
内容摘自余甘霖、沈力主编《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