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趣的中药对联
作者: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时间:2016-10-14 点击数:
对联源远流长,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。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: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,谓文“题桃符”。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,也是第一副春联。后来随着对联的推广和丰富,出现了一些别有趣闻的中药对联,颇为有趣。
一、杜甫药联赠名医
一场秋雨秋风,吹破了杜甫的成都草堂,五十多岁的杜老先生便带着全家乘舟东下漂泊到四川奉节县,在沙头镇开了家“百草堂”小药铺,借以此维持生汁。当时镇里有位名气很大的祖传郎中刘玉霍,他不仅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很多病人,而且常常解囊济贫、救助百姓,杜甫闻知、甚为感动,连说:好一位善良的郎中!次年新岁,杜甫写了一副对联,赠给老人。
上联是:河头过桥到蜀地;下联是:昭君出塞去异乡。横额是:立起沉疴。
这副对联既暗含四味药名,又藏了一位汉将。刘大夫一看连声称妙!原来这副对联内含使君子、独活、王不留行、生地四味药名与汉将霍去病。
除此之外,杜甫还写过一些词曲,里面几乎每一句都是药名谜语。
满院发榴葵,数回期,端午时。七年宛颈黄鹄味,飘零不归,相思怎医?天涯海角心相系,懒画眉。云霞两鬃,一半变霜丝。
这既是一首词曲,又是药谜。诗词谱写闺情,夫妻七年别久,两鬓霜染,词意婉转,音调凄楚。遣词造句,玩味无穷。还巧妙地用上了典故,如“七年宛颈黄鹄味”就是引用春秋时代鲁国陶婴所写《黄鹄歌》中“悲夫黄鹄之早寡兮,七年不双;宛颈独宿今,不与众间”之意,真是夸新斗异,石破天惊!
这首词的谜底为:红花、当归、半夏、独活、浪荡子、没药、远志、轻粉、乌头、斑蝥。
二、解缙中药妙联
明朝对联大师解缙,一生不知作过多少妙联,令人赞叹不已。其中有这样一副用药用植物作的奇巧对联:“蒲叶桃叶葡萄叶,草本木本;梅花桂花玫瑰花,春香秋香。”此副对联,初看极平常,并无别致惊人之语,但细一琢磨品析,方知“柳暗花明”之妙,实属一副奇联巧对。奇在何处?奇在上联的蒲、桃两种药用植物名,恰好与第三种药用植物名“葡萄”同音,而蒲属草本植物,桃和葡萄属木本植物,故“草本”在前,“木本”在后,以相呼应。巧在何处?巧在对下联中,梅和桂也是两种植物药名,恰好与第三种“玫瑰”药用植物也是同音。梅花于冬末春初开放,桂花和玫瑰花于夏秋时节开放,故照应上句“春香秋香”。真可谓对得奇巧奥妙,名不虚传。
三、何九香药联祭慈母
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,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,遂自题一副药店门联:“独有痴儿渐远志,更无慈母望当归。”以独特的构思,嵌入远志、当归两味中药名,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,可谓情真意切。
四、姜维庙的“祠联”
四川省剑阁县有一座姜维庙,祠内有一副对联,不知出自何人之手,却很好地概括了姜维这位威武将军的一生,同时寄予无限惋惜之情。
联云:
雄关高阁壮美观,捧出热血,披开大胆;
剩水残山余落日,虚怀远志,空寄当归。
若不熟悉当时历史,可能很难理解这副对联。蜀汉后主刘禅,人称“扶不起来的阿斗”,怯弱无能,竟投降了魏将邓艾,并命姜维出降。姜维拗不过主公,假投魏将钟会,以图东山再起,重建蜀业。不期计谋未成,却被魏军内乱所杀,并且死后被剖腹挖心,发现他的胆特别大。《三国志·蜀书》中就有姜维“胆大如斗”的记载,这就是上联中“捧出热血,披开大胆”意思。
下联“虚怀远志,空寄当归”,指姜维降蜀后,其母尚在魏,因思念儿子,信寄中药当归,暗示儿子回归魏土。姜维是个孝子,本应听母训,但受诸葛亮重托,胸怀统一中原的大志,故在信中寄去中药远志,信称:“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;但在远志,不在当归。”
姜维虽有远志,但未遇良主,最后连自己也被剖腹挖心,实在可叹可悲。清朝末年,湖北省名医何九香先生,运用这一典故,自题药店门联:独有痴儿惭远志;更无慈母望当归。一语双关,耐人寻味。
五、寺院中药对联
湖南衡阳有座花药寺。寺内遍植奇花异草,花木扶疏,令人赏心悦目。历代主持用花卉炮制药物给病人治病,普救众生,闻名遐迩。寺院有几副楹联,将花卉与药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颇有情趣。其一:“花圃菜畦锄岁月;药炉茶铛炼春秋。”其二:“苍天本无知,花雨焉能解结习;众生徒多事,药石岂可疗贫穷。”这些对联,不仅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,而且蕴含着深奥的佛理禅机,耐人寻味,澈悟无穷。